-
【2022年巴中招商】四川巴中肉制品产业招商成效显著 23 个项目签约投资超 93 亿元
四川巴中肉制品产业招商成效显著 23 个项目签约投资超 93 亿元 巴中市举行肉制品产业招商推介会,现场签约 23 个项目,总投资 93.32 亿元,涵盖畜牧养殖、牧草种植、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。此次签约是巴中聚焦 “1+3” 主导产业、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。 一、全链布局:构建肉制品产业生态 本次签约的 14 个畜牧养殖类项目,主要涉及生猪、黄牛、山羊等特色养殖,投资 24.2 亿元,将进一步扩大巴中畜禽养殖规模,夯实产业基础。4 个牧草类项目投资 6.02 亿元,重点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和饲料加工中心,预计年产能达 50 万吨,可满足 50 万头牲畜的饲料需求。 3 个精深加工项目投资 11.5 亿元,包括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、牛肉干生产线等,将提升巴中畜禽产品附加值。例如,某企业投资 5 亿元建设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,采用智能化生产线,年屠宰能力达 200 万头,可实现产值 20 亿元,带动 1 万余户养殖户增收。 二、产业基础:资源禀赋与政策支持 巴中市地处四川东北部,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,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市、四川省畜牧产业重点市。全市现有生猪存栏量超 400 万头,黄牛、山羊存栏量达 120 万头,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 55%。 为推动肉制品产业发展,巴中出台《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扶持政策》,对新建养殖基地、加工企业给予土地、税收、融资等方面的优惠。例如,对年出栏 1 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,给予每头 50 元的补贴;对投资超亿元的加工项目,给予最高 300 万元的设备购置补贴。 三、未来规划:集群发展与品牌建设 巴中市计划通过 5 年时间,构建 “养殖基地 — 加工园区 — 冷链物流 — 市场销售” 的全产业链体系,培育 10 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,打造 “巴中产” 肉制品区域公用品牌。到 2025 年,全市肉制品产业产值力争突破 200 亿元,成为川陕渝地区重要的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。 参考资料显示,巴中近年来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,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20 家,创建 “三品一标” 农产品 186 个。此次签约的项目,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业附加值,助力乡村振兴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巴中招商】四川巴中聚焦 “1+3” 主导产业 以项目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
四川巴中聚焦 “1+3” 主导产业 以项目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 巴中市围绕 “1+3” 主导产业(文旅康养首位产业,食品饮料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),创新工作机制,强化项目攻坚,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投资有效增长。 一、产业定位:资源整合与集群发展 巴中市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农业基础,将文旅康养作为首位产业,打造 “川陕渝休闲度假后花园”。目前,全市建成 4A 级以上景区 19 个,2021 年接待游客超 3000 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 260 亿元。同时,依托中药材资源(种植面积超 200 万亩)和农产品资源,培育壮大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产业,2021 年两大产业产值分别达 150 亿元和 80 亿元。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,巴中重点发展光伏组件、锂电池材料等产业,引进某企业投资 20 亿元建设光伏产业园,预计年产能达 5GW,可带动就业 2000 人。 二、项目推进:破解难题与考核激励 巴中市建立 “蜗牛项目” 整治机制,对推进缓慢的项目进行挂牌督办,2021 年梳理出 “十大蜗牛项目”,通过专项督查和整改,已完成 8 个项目的问题整改,剩余 2 个项目按计划推进。同时,实行重点项目 “红黑榜” 考核,将项目建设成效与干部绩效挂钩,2021 年对 30 个先进单位和 50 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。 在要素保障方面,巴中设立 10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,用于支持主导产业项目建设;建立土地 “增减挂钩” 机制,2021 年盘活存量土地 3000 亩,保障了 35 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。 三、未来展望:融合发展与品牌打造 巴中市计划到 2025 年,文旅康养产业产值突破 500 亿元,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;食品饮料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突破 300 亿元、200 亿元、150 亿元,形成特色鲜明、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。 参考资料显示,巴中近年来累计签约 “1+3” 主导产业项目 210 个,投资总额超 1200 亿元,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。下一步,将重点推进文旅融合、农产品深加工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项目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2022-04-25
-
【2022年巴中招商】巴中 “一件事一次办”:政务改革提速便民
巴中 “一件事一次办”:政务改革提速便民 一、专窗布局:覆盖三级政务体系 巴中市为优化营商环境,深化 “一件事一次办” 改革,全市建成 “一件事一次办” 专窗 209 个,实现市、县、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全覆盖。专窗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事项,涵盖 “企业开办”“二手房交易”“社保转移” 等 30 个主题集成服务,累计编印办事指南 3.8 万余份,受理事项 24 万余件,平均办事时间缩短 60%。 在市级政务服务中心,“企业开办专窗” 整合工商、税务、银行等 7 个部门服务,实现营业执照、印章刻制、银行开户等 6 个事项 “一表申请、一窗出件”,最快 2 小时办结。巴州区 “二手房交易专窗” 联动自然资源、税务、住建等部门,推行 “缴税、过户、领证” 同步办理,群众跑动次数从 4 次减至 1 次,材料提交量减少 70%。 二、改革举措: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时限 巴中市通过三项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效能: 流程再造:对 “新生儿出生一件事”,整合出生医学证明、户籍登记、医保参保等 7 个事项,实现 “线上申请、线下邮寄”,全市年均办理超 1 万件,群众满意度达 98%; 数据共享:打通公安、民政、卫健等部门数据壁垒,“社保关系转移” 事项通过数据互通,办理时限从 15 天压缩至 3 天; 帮办服务:为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 “一对一” 帮办,2021 年累计服务超 2 万人次,上门办理事项占比达 30%。 三、成效与挑战 改革实施以来,巴中市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:企业开办平均耗时从 5 天降至 1 天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 120 天压至 60 天,群众办事 “最多跑一次” 实现率达 95%。但仍面临基层窗口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、部分事项数据互通不彻底等问题,例如 “跨县医保转移” 仍需人工核验部分材料,办理周期较长。 四、未来方向:智能化与标准化升级 巴中市表示,2022 年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: 智能化改造:上线 “巴中政务服务” APP,推出智能导办、预约排队等功能,实现 80% 以上事项 “掌上办”; 标准化建设:制定《“一件事一次办” 地方标准》,统一事项名称、办理流程和材料清单,确保全市无差别受理、同标准办理。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,巴中力争 2023 年实现政务服务 “一网通办” 率超 90%,成为川陕革命老区政务服务标杆城市。
2022-03-14
-
【2022年南江县招商】南江县 “红黑榜” 制度倒逼招商突破 一月一通报压实责任
南江县 “红黑榜” 制度倒逼招商突破 一月一通报压实责任 南江县以 “投资促进突破年” 为抓手,建立招商引资 “红黑榜” 制度,实行 “一月一通报、一季度一考核”,倒逼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、精准招商,推动招商工作从 “粗放型” 向 “实效型” 转变。 一、责任压实:“一把手” 挂帅与全员攻坚 明确各级 “一把手” 为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,建立县级领导 “一对一” 挂联在谈项目机制,2022 年首批 10 个重大项目由县领导牵头对接,涵盖文旅康养、绿色食品等领域。同时,将年度招商任务分解至 38 个部门和乡镇,实行 “清单化” 管理,每月通报进度,一季度未达标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需作检讨。 在重点区域布局上,组建粤港澳、长三角、京津冀 3 支驻点招商队,每队配备 5 名专业人员,2022 年一季度驻点招商队带回有效项目信息 23 条,促成投资 12 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签约。 二、精准招商:政策红利与产业延链 梳理东西部协作、乡村振兴等政策优势,靶向招引劳动密集型和绿色产业项目。2022 年一季度,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引进浙江企业 3 家,投资超 8 亿元,涵盖纺织、电子元件等领域。同时,紧扣全市 “1+3” 和全县 “1+1” 产业布局(文旅康养 + 绿色食品),开展延链招商,引进某食品企业投资 5 亿元建设深加工基地,带动本地中药材种植产业链升级。 针对龙头企业实施 “磁性招商”,成功签约某文旅集团投资 20 亿元开发光雾山景区,项目涵盖民宿集群、研学基地等,预计年接待游客增长 50%。 三、考核激励:红黑榜倒逼效能提升 “红黑榜” 将招商实效与干部考核挂钩,一季度综合排名前 3 的单位获 “流动红旗”,后 3 位的单位亮 “黄牌”。2022 年 3 月通报显示,某乡镇因成功招引投资 8 亿元的农旅融合项目获红榜表扬,某部门因项目储备不足被黑榜警示。 参考资料显示,南江县 2021 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 100 亿元,同比增长 15%;2022 年实行新机制后,一季度签约项目 11 个,总投资超 50 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 30%,招商效能显著提升。
2022-02-28
-
【2022年巴中招商】巴中市全力推进 "投资促进提升年" 以精准招商推动后发赶超
巴中市全力推进 "投资促进提升年" 以精准招商推动后发赶超 一、工作大会部署:明确投资促进新方向 巴中市召开 "投资促进提升年" 工作大会,提出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抓细抓实各项部署,以精准沿链招商为重点,突出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 "两手抓",努力实现招引目标、提升招引精准度,推动巴中市经济后发赶超。 会议明确了围绕全市 "1+3" 和县区 "1+1" 产业定位开展招商工作。"1+3" 产业定位即聚焦一个主导产业,培育三个特色优势产业,各县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确定 "1+1" 产业定位,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。通过明确产业定位,靶向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企业,提高招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。 二、招商策略与举措:突出重点与创新方式 巴中市紧盯北、上、广、深等重点城市和京津冀、珠三角、长三角、成渝等先发区域,实施靶向引进策略。这些地区经济发达,产业资源丰富,拥有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,是巴中市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。通过在这些地区设立驻点招商机构,开展常态化招商活动,及时捕捉投资信息,对接企业需求,提高招商效率。 突出链长带头,落实主导产业链长制,按照 "六个一" 要求带头走出去招商。产业链长制是巴中市为加强产业链招商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,通过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,牵头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,开展招商活动,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问题,推动产业链延链、补链、强链。"六个一" 要求即一个产业链、一位链长、一个工作专班、一个发展规划、一个招商图谱、一批重点项目,确保产业链招商工作有序推进。 三、优化营商环境:打造投资兴业新高地 巴中市以 "全省最优、全国一流" 营商环境要求自我加压,大力推行 "一网通办"" 巴中跑团 "代办等服务机制,主动服务企业和项目。" 一网通办 "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,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;" 巴中跑团 " 代办服务则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、建设等过程中的难题,缩短项目落地时间。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投资的关键,也是推动巴中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。通过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建设,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,营造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市场环境,增强企业投资信心,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巴中,以投资促进大提升推动后发赶超大发展。
2022-02-1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